大廚做料理跟觀念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醬油傳統跟化學的差異

向下

醬油傳統跟化學的差異 Empty 醬油傳統跟化學的差異

發表  蘇佳娓 周日 11月 11, 2012 8:02 am


以下是做醬油的方法

一、傳統方法:

利用烏豆(或黃豆)經浸泡、炊煮、接種菌種,培養3~7天後,形成麴,再混和一定量之鹽並裝入甕中,讓它在自然環境下緩慢醱酵,傳統上大多半年以上(甚至一年以上亦有),但目前台灣較遵古法的產品(如西螺鎮的一些產品),則多採用3~4個月的醱酵期間。開甕之後,上部位較乾,會酌量添加水、調味料等煮出,作成等級較普通的醬油。甕之中底部,豆子醱酵相當完全(幾不成形了),吸取出的原汁,即為「生抽壺底油」,若加焦糖熬煮,則為一般所謂「壺底醬油」。此方法歷時久、費人工、佔空間,價位自然較高,但風味的確較佳。


二、化學方法:

前述傳統方法中,在甕中醱酵期間,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分解豆子的養分,但在化學工業發達之後,人們發展出可利用酸液將豆子的養分加以分解,再經鹼液調配酸鹼度,即可在1~2日內,完成醬油的製作。在1950年代之前,此方法已被研究出來,但大家對其接受度極低,主要是缺乏醬油應有的迷人風味。

三、改良式:

此方法介於傳統方法和純化學方法之間,各廠商採用的方式可能不盡相同,或許原料會採用搾過油的大豆(沙拉油工業的副產品),或許部份利用化學酸分解,再佐以酵母菌醱酵,以達省工時但仍有部分風味的製作。此類方式應是目前日本、台灣、韓國、中國等地區的主要生產醬油的方式,產品亦為市場上的主流。

蘇佳娓
Admin

文章數 : 139
注冊日期 : 2012-11-11

http://7788991.huashanforum.com

回頂端 向下

回頂端


 
這個論壇的權限:
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